2014年12月1日上午9:00-11:00,伟德国际1946官方网副校長馬懷德教授應邀在學院路校區科研樓地102教室做了題為《法治中國新任務》的講座,商學院副院長陳明生教授主持講座,商學院分黨委書記兼副院長李曉教授、伟德国际1946官方网副主任李景華教授出席,商學院教師代表、MBA、學術研究生近百人參加。



在剛剛結束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上,黨中央通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決議,将依法治國這一執政理念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習近平總書記也在多個重要場合強調依法治國的重要性,在學術界和商界引發了熱烈的讨論。
馬校長首先介紹了依法治國的背景、依法治國的過程及重要意義。随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物質文化生活得到了極大地提升與改善,而我國的法制建設長期落後于經濟發展,法制建設日益重要。法制是個人權力不受侵犯的保障,對實現國家的公平正義和長治久安具有重大意義。
随後,馬懷德副校長介紹了推進我國法制建設的難點和目前面臨的挑戰。第一,立法問題。我國現有的法律體系不完善,有些法律倡導性宣誓性過重,無法執行。立法不完備,立法程序不民主、不科學,造成無法反映人民群衆的真實意圖,造成人民群衆不信法。第二,法律可操行較差,實施效率很低,導緻立法後無法完整實施。據專家統計,我國雖然有240多部法律,但真正能夠實施的隻有40~50部法律。第三,法律解決社會糾紛的功能沒有顯現出來,我國每年發生訴訟案件1400萬件,信訪案件70~80萬件,每年發生240萬件群體事件,這些事件極大地損害了社會秩序和公共安全。雖然造成這些事情的原因是多樣的,但法律和制度失效是一個很重要原因。第四,全社會的法律意識法律觀念不強,存在領導個人意志大于法律法規的現象。第五,黨與法的關系沒有處理好,部分人将黨的領導與法制對立起來。除此之外,我國的法制建設還面臨兩個挑戰:第一個挑戰:老百姓的參與熱情,監督權,知情權,表達權,權力意識增強給公權力主體構成壓力。第二個挑戰來自于新媒體的發展,手機、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受衆廣泛,新媒體具有傳播速度快,聚焦能力強,可以生成新的議題的特點,新媒體的興起正在迫使傳統媒體轉型,迫使立法部門和執法部門嚴格立法執法。
緊接着,馬懷德副校長重點講解了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四中全會通過的文件包含186件重大舉措,其中一半以上涉及立法問題,另外一半涉及法律修改和廢除的問題。明确了建設法治社會的總目标:建立中國特色法制體系,建立法治國家。區分了法制體系和法律體系的概念。法律體系是一個規範的靜态的體系,而法制體系是一個高效的法律實施體系和嚴密的法律監督體系以及法律保障體系,黨内法律體系。五部分組成的法律體系建成标志着中國法制化的完成。
未來的法制建設任務不僅是形成一個籠統的法律體系,還要建立一個規範的法律實施體系,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相互銜接,相互聯系,這些法律法規都是民主意識的體現,在制定過程中防止部門立法現象,克服地方保護主義,形成完備的體系。為達到這個目标,四中全會推出了創新舉措,其中特别提出了建立由人大為主導的立法格局,更多是要體現人民的意圖,逐漸改變現在由部門立法的現象。探索人大建立立法顧問制度,如委托第三方起草法律;加強公衆的參與,讓老百姓的意見通過各種方式反饋到立法機構,發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友好黨派民主監督的作用。确定改革與立法的關系,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一個變法的過程,改革就要變法,我們的改革事項沒有得到法律的有效授權,導緻法制受損。不能用改革沖破法律,也不能讓法律束縛改革,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重大改革事項做到有法有據。”依法治國應該重視憲法的實施,今年剛通過決議将每年的12月4日定為我國的憲法日。嚴格立法,加快法治政府建設。四中全會還明确提出了六大任務,政府依法全面的履行法律義務,完善依法決策。精簡部門機構,加強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加強政務公開。
馬懷德副校長還談到了公正司法問題。司法公正首先要求司法獨立,建設跨行政區劃的法院,明确領導幹部職責不得幹預司法案件評審。其次,實現司法公正,尤其是維護民事刑事審判中的司法公正。第三,暢通法律救濟渠道,解決老百姓不信司法的現狀。

講座最後,馬懷德副校長還與現場師生進行了互動交流,為大家解答具體問題。整場講座氛圍熱烈,馬懷德副校長的講解理論詳實,又結合了大量生動的實例,讓在場的每位師生受益匪淺。堅持黨的領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關乎到法大的每一個師生,而十八屆四中全會進一步為我們指明了建設法治社會的道路與方向。
文:滕菲菲
圖:陳秀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