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5日至8日,伟德国际1946官方网MBA-P3班的同學們踏上了一場極具意義的武漢光谷生物城參訪之旅,深入生物技術研究院、國家級人類遺傳資源樣本庫以及湖北省幹細胞庫,并與行業專家進行了深度座談交流。本次實踐教學活動由班主任孫曉桐老師帶隊出行,活動旨在讓同學們近距離接觸生物科技前沿領域,拓展行業視野,促進學術與産業的深度融合。

首日上午,師生一行抵達光谷生物城生物技術研究院。研究院下設生物技術、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環境、生物能源、生物經濟六大研究中心,主要從事生物技術應用研究開發、專業服務和成果轉化,為企業自主創新和産業轉型提供技術支持。在研究院内,專業講解員詳細介紹了其發展曆程、組織架構以及在生物技術創新領域所取得的豐碩成果。同學們在展廳對光谷生物城園區内各優秀企業的發展曆程以及最新科研成果進行了深度了解。在光谷生物城生物技術研究院,先進的研究設施和前沿的科研項目展示了生物科技領域無限的創新潛力,也激發同學們對于科技與商業融合模式的深入思考。

随後,一行人來到國家級人類遺傳資源樣本庫。依托武漢生物技術研究院集聚資源、對接産業的優勢,按照“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區域整合、開放共享”的總體思路和“1+N”的共建模式(即一個總庫,多個分庫),武漢國家級人類遺傳資源庫由此建設。參訪過程中,樣本庫工作人員首先對樣本庫的建設背景、戰略意義以及在遺傳資源保護方面的重要使命進行了闡述。緻力于人類遺傳資源保藏利用、技術開發、成果轉化和數據共享,布局保藏中心、信息中心、創新中心“三大中心”,鍊接政、産、學、研、醫、民,促進我國人類遺傳資源的有效保護與合理利用,支撐生物醫藥産業創新發展,成為中國光谷生命科學與生物産業自主創新的底層戰略支撐。同學們深入了解了樣本庫的樣本采集流程、存儲技術與管理體系,以及如何利用大數據平台進行遺傳信息的分析與挖掘。通過實地參觀樣本存儲區域,同學們直觀認識到這一國家級平台對于生命科學研究、精準醫療産業發展所起到的基礎性與支撐性作用,同時也探讨了在樣本數據安全與隐私保護方面的商業考量與社會責任。


上午參觀結束後,同學們與武漢光谷生物産業基地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産業發展部部長劉登攀等進行了座談交流。就生物科技産業的政策法規解讀、技術創新突破難點、多元化商業模式以及潛在投資機遇與風險等熱門話題展開了熱烈而深入的讨論。同學們積極提問、各抒己見,與行業資深人士進行了充分的 思維碰撞,在交流中不斷拓寬自己的視野與思路。

下午,法商系唱小溪老師以備受矚目的胖東來為案例,線上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極具啟發性的講座——《技術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唱老師深入剖析了胖東來在零售領域如何通過技術創新提升運營效率、優化顧客體驗,進而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其獨特的商業模式、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以及對創新的不懈追求,為同學們提供了從傳統商業視角審視技術創新影響力的全新維度,讓大家意識到創新并非局限于科技行業,而是貫穿于各個商業領域并成為推動企業長久發展的核心動力。

此後,産業經濟系叢穎男副教授的《生物科技導論》講座則将同學們帶入了一個神秘而充滿潛力的微觀生物世界。叢老師運用通俗易懂的講解方式,系統地闡述了生物科技的基本概念、發展曆程以及當前熱門的研究方向。從基因工程到細胞治療,從生物制藥到精準醫療,同學們在老師的引領下逐步構建起生物科技的知識框架,為後續深入參訪生物科技企業和機構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7日上午,湖北省幹細胞庫迎來了伟德国际1946官方网 MBA P3 班的師生們。湖北省幹細胞庫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世界造血幹細胞移植專家陸道培教授及其帶領的技術團隊和國際知名專家組成,擁有幹細胞保存和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核心技術,并與國内外幾十家知名的血液病醫院建立長期技術合作關系。參觀過程中,湖北省幹細胞庫辦公室史經理親自帶隊,引領大家深入庫内各個區域進行詳細參觀。從嚴格的樣本存儲環境到先進的科研設施,每一處細節都彰顯着該庫在幹細胞存儲與研究領域的專業性與嚴謹性。據介紹,湖北幹細胞庫裝備了美國TG公司最先進的全自動幹細胞分離和保存設備,可保證幹細胞在全封閉狀态下分離,最大限度降低了樣品的污染,并采用了最先進的幹細胞保存技術,保證幹細胞保存25 年以上其活性仍達到95%,這個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長的記錄。史經理一路耐心講解,使參觀者們對幹細胞庫的運作流程、技術實力以及質量保障體系有了直觀且全面的認識。

參觀結束後,湖北省幹細胞庫總經理蔡鵬為大家帶來了一場幹貨滿滿的知識科普講座。蔡總圍繞幹細胞與免疫細胞的基礎科學知識、臨床應用前景以及在再生醫學領域的重要突破等方面展開深入講解。在這裡,同學們系統學習了幹細胞的基礎知識,包括幹細胞的分類、特性以及其在再生醫學領域獨特的治療潛力。此外,蔡總還分享了一些正在進行的幹細胞臨床轉化研究案例,其專業的闡述、生動的案例分享,讓複雜的細胞科學知識變得通俗易懂,不但激發了大家對生命科技的濃厚興趣與探索欲望,更使同學們對幹細胞技術從實驗室走向臨床應用的全産業鍊條有了清晰的認知,進一步明晰了醫療健康産業未來的創新發展趨勢。

7日下午,同學們滿懷熱情地奔赴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在這裡,蔣興鵬校長為我們帶來了一場引人深思的課程——《人工智能開啟科研第五範式——解讀2024諾貝爾獎為何青睐 AI》。蔣教授深入闡述了人工智能如何突破傳統科研範式的局限,以數據驅動和智能算法為核心,重塑科研的思維與模式。他詳細解讀了 2024 年諾貝爾獎與 AI 的緊密關聯,從 AI 在加速科學發現、優化實驗設計、精準預測複雜現象等方面的卓越表現,到其對各學科領域帶來的深遠變革與全新機遇,都進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剖析。同學們在課堂上全神貫注,積極參與讨論,思考着人工智能在不同行業的應用潛力以及可能引發的倫理與法律挑戰,為在未來的商業決策和管理中更好地把握人工智能這一強大工具的應用方向奠定了堅實的知識基礎。


此次實踐教學活動對于同學們而言,是一次收獲頗豐的學習體驗。不僅豐富了他們在生物科技領域的專業知識儲備,更讓他們深刻認識到跨學科融合與創新在當今商業環境中的重要性。通過實地考察與深度交流,同學們得以近距離觸摸生物科技産業的發展脈搏,為他們在未來的學習、工作以及創業道路上更好地把握行業機遇,通過與行業前沿的近距離接觸,激發了同學們的創新思維與創業熱情,為他們在未來的 MBA 學習及職業發展中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與方向。同時,也進一步促進了高校與産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為培養适應新時代需求的複合型商業人才開辟了新的路徑。

文:楊亞瓊 李雙賀
圖:于鵬
審稿:肖富榮
審核:徐慶